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与人才培养成效
2018-02-26 10:42  

几年来,学院坚持以教学工作为核心,严抓教学的过程管理,始终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工作的重点。工作中统一思想,积极谋划,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着眼点,以凝练办学特色为突破口,脚踏实地有声有色地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项目牵动—立体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

2008年-2016年,孙大力教授先后主持并完成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技能三维训练模式”研究》、《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校企与产学研一体联合培养艺术应用型人才的运行机制实践》等项目,重点强调“项目牵动”在教学中作为主线来宏观引领,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

2008年比较早的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技能三维训练模式”研究》项目中,提出在课堂教学、制作车间、实习基地三个空间层次上,将艺术设计、技术应用、市场推广三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探索研究综合性实践教学模式。

在《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对我院以后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使我院较早的成为省内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艺术类学院之一。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在2012年我院主办的“黑龙江省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上进行交流,得到与会专家的充分肯定。

在《校企与产学研一体联合培养艺术应用型人才的运行机制实践研究》项目中,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广度与深度,完善校企与产学研一体的实验实训管理机制,共同开展项目研发、产品设计、艺术服务等实践研究。

经过以上教学研究和多年实践,从2015年开始,我院结合专业特点将多项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凝练为“项目牵动—立体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并在视觉传达、环境设计、动画、绘画四个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贯彻实施。项目牵动—立体融合人才培养,以“项目牵动”为切入点和出发点,突出其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引领作用。以理论课和实践课为支撑,向下辐射,形成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立体式的培养架构,并将学生的艺术素养、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融合为应用型艺术人才所兼备的专业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项目牵动—立体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是结合美术与设计各专业特点、学生特点和艺术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上进行的总结,对于明确办学定位、加强专业建设、整合办学资源、拓宽办学途径大有益处,形成了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具有支撑作用的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项目牵动立体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突出“项目牵动—立体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中的引领作用(见图2)

一是教学科研项目牵动。包括管理人员针对学院发展层面,在办学思路,专业建设方面所进行的多个教改项目研究,以及教师针对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研究专长,通过多个教改和科研项目等,从不同层面牵动教学内容和手段的不断创新。

二是模拟项目牵动。教师将合作企业的设计项目,或曾经发生的案例或本地正在进行招投标的项目案例布置给学生,学生分工协作,进行实战设计训练。

三是实际项目牵动。教师或外聘企业教师,将正在实施的设计或艺术服务项目带入课堂,在课内外带领学生直接进行设计和创作,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拓展创新创业思维,具有最直接的效果。

四是各类展览比赛牵动。积极为学生提供各类展赛信息,有计划的组织专业教师全程指导,通过专业展览和学科竞赛项目,促进了课堂内外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

2013年以来,教师共获批承担各级科研项目52项,教改项目12项;项目牵动教学已在32门课程中实施2014年至今累计有103项各类项目,由教师或合作企业带入课堂及工作室进行设计实训承担大庆市和油田多家企事业单位的艺术设计服务150项。如研究院、设计院、装备制造集团、油田工会、油田科技处、油田科技馆、新村沃尔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采油二厂、七厂南垣集团、采油五厂全国青年文明号展厅、化工集团油气处理厂、大庆市司法局、大庆百湖会所、大庆元素精品展厅、多家中小学幼儿园等2014年6月至2017年4月,我院完成了油田公司科技项目-“新时期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宣传载体的创新与实践”,在研究过程中,统一部署,团结协作,在铁人连环画、油陶的设计与研究、石油题材美术创作三个方面成果累累,该项目将相关创作内容合理地引入课堂,成为项目牵动教学的经典范例。

此外,2013年以来我院“以赛代训”将学科竞赛以项目牵动的形式引入课内外开展训练,组织学生近600人次参加,有300多名学生获奖。其中获得国家级奖项50项,省级奖项198项。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大学生三维数字大赛、“TCL杯”中国好创意暨第八届“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等多项比赛中获奖。

(二)合理构建理论与实践并举的课程体系

以项目牵动为出发点,以理论和实践两大课程体系为依托,分解出四个课程群,即基础知识型课程群、基本技能型课程群、技能应用型课程群、创业引导型课程群。其中,理论课程体系所对应的是基础知识型课程群、创业引导型课程群;实践课程体系所对应的是基本技能型课程群、技能应用型课程群。我院结合各专业特点构建的四个课程群,将课程的指向进行定位,以先后递进的方式,突破了之前以专业基础、专业必修,专业选修等进行的课程分类,解决了课程交叉与分类混淆的问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更加明晰(见图3)。

(三)“项目牵动—立体融合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将提升艺术素养,强化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这三方面进行兼顾和融合,其中专业技能是主体,艺术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两翼协同推进,

多渠道多手段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多个平台和举措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促成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1.开设理论课特色教学,激发学生艺术灵感

我院开设多门艺术理论课,对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从2013年起,创新艺术理论课教学形式,如《中外设计史》、《中国美术史》、《动画概论》、《设计方法论》等课程,课上指导学生临摹借鉴设计经典作品,课后布置学生进行市场创意设计调研、作品搜集分类认知等,从多角度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书法、国画类等课程其核心内涵是提升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修养,在诗书画印、笔墨构图意境的学习体验中,学生的审美、品德、修养得到提高,可以说高校美育教育的意义更加深远。

2.举办展览、研讨会和讲座,丰富学生艺术阅历

我院先后主办“黑龙江省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黑龙江省精英设计师论坛”、黑龙江省石油美术创作研讨会,提升了我院在省内业界的影响力。同时,邀请专家和资深企业设计师来我院举办讲座,先后邀请了中国美术家协会、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黑龙江省艺术设计协会、黑龙江省室内设计学会的负责人和艺委会专家、设计名家,以及哈工大、东北师大、哈师大、黑大等院校的教授、博士生导师近30多人次来校讲座。2017年10月召开“黑龙江省第二届地方高校校企联合培养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研讨会”,省内22所院校的80多位代表和省厅艺体处负责人参会。

研讨会的召开以及艺术家和设计师们的讲座,能够结合艺术创作规律、艺术创作经验和人生经验,并与审美教育、德育教育紧密结合,激发学生艺术灵感,引导其正确面对社会人生,对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每年都组织选派师生作品参加省内外的展览交流活动。常态化的专业习作展、毕业生作品展、教师作品展等都是多渠道多手段多个平台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和技能的重要举措。

在学校支持下,多次邀请国外院校教师开展教学、交流、讲学研讨。并组织师生与俄罗斯、韩国院校师生互访交流。

3.教师教改项目带动教学提高,强化学生专业技能

2013年以来,我院教师共承担教改项目12项,以教改项目研究引领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其中,教师在理论教学中推行“借鉴性实训”教学法,在专业技能课中实行“项目牵动”、“实战导入式”、“双训式”、“随机介入式”等教学方法。其中,刘昱晓老师教学中实施的“实战导入式”,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大胆探索,让企业资深设计师参与教学,共同指导学生的课堂作业。在课程结课考试时,让学生到讲台前出示PPT,讲解自己的调研过程和设计理念,教师和企业设计师再给作品点评并评分,教学效果显著,并在环境设计专业3门课程中进行推广。同时,鼓励课内积极推行的讨论式、互动式、开放式的教学形式,既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也推动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

4.建立教师工作室,巩固学生专业技能

我院获批的校本重点教改项目-《校企与产学研一体联合培养艺术应用型人才的运行机制实践》,在“校企合作”“新型学徒制”“工作坊”的模式和管理都进行探索研究。

为了加强学生的课外实训,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我院从2014年至今,动员多名教师,分别开设了书法、传统壁画、商业油画、三维数码等教师工作室。至2017年底,已有500多人次学生报名参加实训。教师利用业余时间,义务对学生开展专业集训,搭建教师与学生直接交流互动的学习平台,建立了教师与学生更亲近的师徒关系。通过技能和创作辅导、组织现场参观体验、引入企业项目进行商业绘画创作、开展设计服务。教师工作室的开展,不仅对课堂教学进行了补充,加大了学生的训练强度,更有力地促进了教师和学生专业能力的共同提高

5.成立校企合作实训室,拓展学生专业技能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我院办学优势之一,是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手段。为此,我院遴选出宝丽集团、小勇品牌设计机构、大庆大象设计机构等12家入住校园深度合作,建立“校企共建实训室”,初步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

此项工作从2014年开始筹划,在遴选企业、签订协议、制定制度、学生和企业互选等,涉及到一系列细致环节。为此要多次与合作企业洽谈,明确各方的责、权、利,在环境改造、美化形象设计等多项具体事项中都要给予指导跟踪。园区内校企合作实训室陆续建设完毕后,我们出台多项保障制度,采取“校中厂”形式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学生和企业实行双选制,企业设计师每周定期来校进行实训辅导,我院在每个实训室配备一名在职教师,配合实训教学管理。

通过近3年多的努力和今后的完善提高,依托校企合作前期和现在的尝试,总结“四个环节”的经验和不足,完善“四个机制”。根据应用技术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与合作企业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将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优化整合,发挥共建企业实训室的作用。

6.组织见习实习、艺术考察等,拓宽学生艺术视野,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我院构建完成了以强化技能为目标,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重点完成落实了实习实训、专业(职业)技能训练、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新活动、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

我院各专业人才培养通过见习、专业实习、艺术考察、毕业实习等环节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提升专业技能。至2017年底,共建3个示范性实习基地,与35家企业签订实习基地协议,与10家企业签订就业协议。三年来,实习基地接待专业学生参观和见习达400多人次。见习、实习的组织实施过程,包括制定实习计划、组织实习动员会、下达实习任务、签订安全协议、指导学生完成实习鉴定、实习日志等一系列管理措施。每个阶段学生提交实习鉴定、日志、总结、学生搜集的素材、到企业和现场佐证材料,多次举办的实习成果展览和总结等。严格进行实习过程管理考核,让学生们在专业技能的提升方面受益匪浅。

我院利用学生赴北京、山西等地进行艺术考察的机会,指导学生体验古今经典建筑、现当代艺术和国际大都市商业文化的发展现状,对建筑装饰、室内设计、景观园林、广告设计等进行深入剖析,学生以案例分析和图文结合的形式进行考察汇报。通过艺术考察,课堂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印证,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

7.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检验学生的专业技能

在学生学科竞赛方面,我院从2009年就开始制定了各专业的“本科专业创新学分实施细则”经过在多个年级专业修订,创新实践活动管理比较详细,包括学科竞赛、参加展览比赛获奖、企业实训锻炼、参加社会调查活动、各类创新创业讲座、创新创业大赛等。各专业的该项学分设定在5学分,包括12项内容。2013年以来,毕业生创新学分获得率为100%,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组织学生参加的规模比赛有全国和全省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设计大赛、国际大学生雪雕比赛等项目。

学院将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比赛作为人才培养和历年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到广泛动员,积极宣传,认真推进,重视过程管理,安排专职人员抓好这项工作,制定详细的推进计划等,并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以比赛项目为课程实践内容,以此促进和牵动教学水平的提高。大型比赛结束后还及时通过各渠道宣传成绩,组织做好评选整改和经验总结。学生学科竞赛中获得的成绩,是教学成果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

8.改革毕业论文形式,展现学生的专业技能

为了将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应用技能有机结合,从2012年起,我们对各专业毕业论文进行改革,强调学术论文向应用案例分析、创作分析方面转化,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的实践性与真实性。将学生的绘画创作及设计作品同创作设计构思陈述合为一体,体现真实的参与、真实的构思、真实的设计制作。2012年以来,艺术设计、动画专业学生毕业设计中,95%以上都来源于企业实习或就业的工程设计案例;绘画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100%由自己独立完成主题创作。此项改革使毕业设计的过程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念,以实际项目为主题,使应用案例分析,设计(创作)作品的草图,施工图、效果图都紧密围绕主题进行,直接展示了各专业教学的新成果。

9.发挥特色优势,强化创新创业培养与教育

①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在省《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专业改革项目引领下。教学中要求担任《构成基础》、《设计素描》、《图形创意》、《室内专题设计》、《设计方法论》等课程的教师结合本门课程,组织学生进行2-3项专业联想命题训练,应用互动交流、自主评价学习等方式,进行课内创新训练,启发设计思维,培养创意能力。同时,在创业教育课程中,各专业针对行业特点,开设《创业基础》、《现代企业管理》、《艺术品市场研究》、《消费心理学》、《动画策划市场推广》等课程,以掌握创业知识、树立创业精神、具备创业能力为重点,为学生将来的创业做好前期准备。创业课程的开设,丰富了教学的课程结构和学生的知识体系,对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②申报创新创业项目,锻炼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2013年以来,我院共获批省级大创项目17项;获批校级项目12项。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和实施过程中,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得到了提升,尤其是经过项目的研究和实施,对项目成员及其他学生也有促进作用,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实践氛围。学院结合创新创业训练,邀请企业设计师、设计主管、优秀毕业生等讲座和体验交流活动。通过多场有关创业经验、商业洽谈技巧、行业发展及市场需求预测等方面的讲座,组织学生观看创业教育、团队合作、设计观念等方面的经典视频等,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思想和创业意识。目前,入驻校园的12家企业中,有8家企业经理是我校毕业生,这充分反映出,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是非常重要的。

③建立创意产业平台,展示学生创新创业成果

2015年,建立“大庆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宣传平台,在全校的创业基础课中得到推广。平台中组织宣传学校人文社科的成果,展示服务社会能力,结合市场需求,立足本土、发挥特色、拓展办学空间,宣传推广大庆和我校文化艺术成就,扩大我校和各专业的社会服务和影响力,促进学生学习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仅2017年度“大庆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庆师美术”两个微信公众号网络平台,编辑发布90条,展示我校美术、设计、音乐舞蹈、国学等特色及社会服务亮点,推介本土艺术家和我校教师个人作品等。

④成功研发大庆油陶,树立创新创业典范

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作为我校特色艺术品之一的“大庆油陶”,在我市乃至省内产生广泛影响,成为我院学生学习参观实践的重要基地,更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典范。“大庆油陶”从制陶工艺、器形设计、装饰纹样的不断创新到精神内涵的不断提升;从校企合作到产学研协同育人;从项目申报、研究跟进到指导学生创业,一路走来的大庆油陶已成为我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经典案例。自2009年以来,媒体采访报道达18次以上;参加国家省级各类展览及博览会19场之多;获得省市艺术成果奖近12项;申请省级项目和专利5项。大庆油陶展厅累计接待省、市领导、师生等参观交流百余次,依托学校的支持和搭建的平台,已成为我校参与地方文化创意、展示教学科研的代表成果之一。2016年获得《第九届“黑龙江省文艺奖”评奖》艺术设计类二等奖。获得大庆市科学进步一等奖。特别是2017年7月作品《石油之母》代表大庆助力角逐魅力中国城,影响更加广泛深远。仅2017年就配合省委宣传部、市里相关政府部门参加国家级、省级展览会、文博会等展会5场;《大庆油陶》被大庆市委宣传部等部门授予大庆市工艺美术产业十大品牌。

“大庆油陶”在艺术观念和艺术表现形式上大胆创新,启发学生的艺术思维,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学习、对了解地方和石油文化等,都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近几年,通过“项目牵动立体融合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贯彻实施,结合我院在艺术审美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校企联合培养、大庆油陶的研发与推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育人等方面彰显的办学特色,我院教师教学与科研创作水平,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都得到较大的提升。

三、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育人融汇到专业特色发展中

(一)树立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育人的教师典型

1.按照学校党委要求制定了《深化铁人精神育人实施方案》并予以实践。教工党支部进行了党建主题立项,开展“建设“三型”党支部、培养德艺双馨教师队伍”和“三推两强”等系列活动,队伍的思想精神面貌、工作业绩都有可喜变化。师生中也涌现出一批师德教育先进个人、油田优秀教师和优秀党员、校级先进工作者、铁人式教师等,充分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2.在全员中倡导落实,从专业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立德树人,重视艺术创新思维训练,强调艺术教育的本源和境界引导,将专业教育与审美教育、德育教育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育结合起来。

3.学院几年来的发展建设以及校企合作实训、特色艺术品的研发、学科竞赛辅导获奖以及大量创作作品等都凝聚了多名教师的心血,多项工作顺利开展得益于有一批成绩突出、实干勤勉、吃苦在前、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如李方海、董保臣、董新杰、张立翔、孙琦、刘颖、陆津、李慧、温泉、鄂玉梅、刘昱晓、杜薇、敖丽琦、汪丽媛、贾梦强、丛峄莲等。

(二)课上课下渗透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育人思想

1.在学生教育管理中传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制定了《深化铁人精神育人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通过宣传、动员、主题班会、演讲及读书文化月活动展赛,并结合开展“五尽”教育等在全院师生中确立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育人的风尚。

2.要求教师根据本课程需要,结合创作和应用服务项目等,将艺术创作和应用设计的成果融入教材和引进课堂,在教案设计中要有设计体现,如通过布置学生在习作、设计创作中运用石油工业符号、行业工匠典范、传统文化载体等,展现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丰富教学内容,突出特色培养。

3.在绘画专业的部分课程中,将与石油工业和大庆精神有关的素材,作为习作或创作的内容之一纳入表现和训练之中;在视觉传达专业教学中,运用石油元素和符号来进行标识、广告、招贴、图版和旅游纪念品的设计。通过在学生课堂作品中融入石油主题,使学生在了解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基础上,从艺术的角度去分析和提升作品的内涵,形成具有一定创意和精神指向的主题性绘画与设计作品。

4.大庆油陶,作为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的一张名片,广为大家所熟知。用大庆的土,大庆的水,大庆的精神内涵,以大庆人的创意,设计烧制而成的大庆油陶,一直以来,都成为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重要载体。尤其是将大庆油陶纳入课堂教学,进行实验项目开放,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石油物象转换成艺术符号的艺术创作全过程,体验到一件主题性的油陶作品所承载的精神力量。学到了本来可以很普通的一件陶器,上升到精神层面的宏大视觉叙事中去传达,成为铁人精神育人最直观,最生动的表现形式。

5.学生通过参加我院主办黑龙江省石油主题绘画研讨会,及专业教师每年的课外讲座等,让学生聆听省内各位专家的讲解,对石油题材作品的题材选择、精神表达、构图形式、表现方法和技巧,有了深入的了解。

(三)校内校外实施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育人

1.多年来,我院教师创作了大量的以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及石油工业为主题的绘画、陶艺、连环画和雕塑作品,期中申报的油田公司科技项目-《新时期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宣传载体的创新与实践》,在项目完成后产生多件作品,这些作品在作为教师授课范例,以及在多次展览观摩中,都在引导教育学生深入地了解大庆,理解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内涵,这是我院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育人的重要渠道和特色。

2.利用市内见习的机会,我院教师带领学生参观铁人纪念馆、油田开发历史陈列馆、大庆展览馆规划馆、油立方、油田科技馆、铁人广场,让学生了解大庆的发展史,让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教育并鼓舞学生。激励学生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做一个能于吃苦,勇于创新的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3.学院每年都应邀组织学生参加多场次大庆市和油田举办的主题展览开幕式等,学生在参与中不仅欣赏石油题材优秀作品,更通过开幕式嘉宾慷慨陈述,理解石油会展的光荣传统、领会到大庆艺术家的精神情怀。

(四)利用展览与媒体进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育人

1.利用“大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庆师美术”的APP平台,展示教师及大庆百湖艺术家作品,宣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2.我院利用图书馆前厅的展示空间,在建党、庆十一、教师节、红色文化月期间,展示教师部分石油工业题材书画作品,大庆油陶作品等,成为在校园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传承创业精神,营造美育和文化环境的重要渠道。

关闭窗口
 
大庆师范学院版权所有  信息管理:党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黑ICP备12004996号
地 址: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西宾西路  邮 编:163712  Email:webmaster@dqsy.net
Baidu
sogou